来源:【郑州国政中医骨科医院】2020-11-21 13:28:34
你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走着走着,下肢疼痛、麻木,甚至无力,必须休息一下,才可以继续走?这叫做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症状。患者行走距离因下肢麻木、胀痛而逐渐缩短,休息数分钟后,下肢疼痛、麻木可缓解再继续行走。
间歇性跛行,腰椎管狭窄最明显症状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腰腿痛患者:他们一般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先有慢性腰痛史,有的病史可达十余年,继而出现一侧或双下肢酸胀、麻痛及无力。症状轻重常与体位有关:直立、伸腰时加重;弯腰、下蹲时减轻。患者常常行走数十米或数百米后,出现下肢酸胀、麻木及无力加重,须蹲坐休息,待上述症状缓解后,方可继续行走。但行走不远,又出现类似腰腿痛症状,病情持续加重,终致步态不稳、无法行走。这就是所谓的间歇性跛行。
另外一个现象是,骑自行车时,这类患者的腰腿痛会“感觉好很多”。部分患者能骑车几公里而无任何症状,所以他们常借助手推车、自行车或电瓶车代替步行。
这些患者往往以为自己是一般的腰腿痛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或是人体衰老的自然结果,没有及早去医院诊治。随着症状加重,不得不去骨科检查,结果发现这并非普通的腰腿痛或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是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是怎么回事?
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慢性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发病率高。但它并没有像椎间盘突出症那样被人们所认识与重视,且此病的治疗方法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区别,导致许多患者得不到正确治疗而长期被此病困扰。
患了腰椎管狭窄有哪些症状
1、腰腿痛:长期多次反复的腰痛,有时可放射到下肢。
2、间歇性跛行:当患者站立或行走时,出现腰酸痛、腿痛或麻木、无力、抽筋,并逐渐加重以至不能继续行走。坐下或蹲下几分钟后上述症状消失并可继续步行,因有间歇期,故名间歇性跛行。
3、部分患者:可有下肢麻木、冷感、乏力、某些肌肉萎缩以及鞍区麻木、大小便失禁或尿急或排尿困难等症状。
4、做腰部过伸动作:可引起下肢麻痛加重,此为过伸试验阳性,是诊断椎管狭窄症的重要体征。
提醒您:腰椎管狭窄不同的患者身体反应和疼痛程度会有一些差异,但是其危害性是不容置疑的,需尽早治疗,以免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推荐:中医拨针辨证施治
中医拨针辨证施治,依据传统中医针灸与现代西医针刀相结合,在超声波数字减影精确定位下,直达病灶,剥离松解组织粘连,消肿止痛,缓解神经根压力,扩张血管,增加病灶部位的血液循环,加较快疼痛物质的代谢。同时结合中医温经通络、温阳散寒、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从而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
需要提醒的是,患有腰椎管狭窄症的人常与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生,患者往往认为自己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忽视了腰椎管狭窄症的存在。在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中,多数还伴有腰椎侧凸、后凸和腰椎不稳、椎间盘突出、腰椎的旋转畸形或侧方移位,因此治疗上更加复杂,应该全面考虑。